
4、評課的標準
(1)教學目的(體現目標意識)
a、教學目標全面、具體、明確、符合大綱、教材和幼兒實際。
b、重點和難點的提出與處理得當,抓住了關鍵,能以簡駕繁,所教知識準確。
c、教學目標達成意識強,貫穿教學過程始終。
(2)教學程序(體現主體意識)
a、教學思路清晰,課堂結構嚴謹,教學密度合理。
b、面向全體,體現差異,因材施教,全面提高幼兒素質。
c、傳授知識的量和訓練能力的度適中,突出重點,抓住關鍵。
d、給幼兒創造機會,讓他們主動參與,主動發展。
e、體現知識形成過程,結論由幼兒自悟與發現。
(3)教學方法(體現訓練意識)
a、精講精練,體現思維訓練為重點。
b、教學方法靈活多樣,符合教材,幼兒和幼兒教師實際。
c、教學信息多項交流,反饋及時,矯正奏效。
(4)教學基本功(體現技能意識)
a、用普通話教學,語言規范簡潔,生動形象。
b、教態親切、自然、端莊、大方。
c、能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。
d、調控課堂能力強 。
(5)教學效果(體現效率意識)
a、教學目標達成,教學效果好。
b、幼兒會學,學習主動,課堂氣氛活躍。
c、信息量適度,幼兒負擔合理,短時高效。
(6)教學特色(體現特色意識)
a、教學有個性特點。
b、幼兒教師形成教學風格。
5、如何評課
(1)評教學目標
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,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,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。所以,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。
首先,從教學目標制定來看,要看是否全面、具體、適宜。全面:指一般教學目標的制定包含三個緯度(情感態度、能力、知識)來確定;具體: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,能力、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,體現本次教學活動特點(即在表述時可操作性明顯);適宜:指確定的教學目標,能以新綱要為指導,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,關注本年齡段幼兒興趣點,且難易適度。
其次,從目標達成來看,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活動環節中,教學手段是否緊密地圍繞目標,為實現目標服務。
(2)評選材
評析一節課的好與壞,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,是否準確、科學,還要看幼兒教師對活動內容的選擇是否恰當,對教材理解是否透徹,更要注意分析幼兒教師在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,是否突出了重點,突破了難點,抓住了關鍵。
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:
選材是否符合幼兒生活經驗水平、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。
幼兒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準確。(處理是指: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,重新組織、科學安排教學程序,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。)
是否突出了重點,突破了難點,抓住了關鍵。
(3)評教學程序
看教學思路、脈絡、主線是否清晰。
做事,要有思路,寫文章要有思路,教學活動設計,同樣要有思路,這就是教學思路。教學思路是幼兒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,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。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,怎樣銜接過度,怎樣安排詳略,怎樣安排操作練習等。
幼兒教師在活動中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,如:環節的設計、提問的設計、操作環節的設計等等。為此,我們評教學過程,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,符合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,符合不符合幼兒實際,激發興趣,滿足幼兒學習需要;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,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,能不能給幼兒以新鮮、刺激的感受;三是看教學的層次。脈絡是不是清晰,由易到難,由淺入深,層層遞進(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)。
設計思路與實際教學操作是否符合。
有時,幼兒教師在設計教學思路時對活動預設不夠,對孩子的了解不夠,或者教學思路不清楚,導致在活動中遇到情況無法很好的處理。
看教學的結構安排是否合理。
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,要看有沒有“前松后緊”或“前緊后松”的現象,要看指導與練習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。
看幼兒個人活動,小組活動和集體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,有沒有集體活動過多,關注個體的時間過少的現象。
(4)評教學方法和手段
評析幼兒教師教學方法、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,是評課的又一重要內容。所謂教學方法,就是指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,為完成教學目的、任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。但它不是幼兒教師孤立的單一活動方式,它包括幼兒教師“教學活動方式”,還包括學生在幼兒教師指導下“學”的方式,是“教”的方法與“學”的方法的統一。評析教學方法與手段,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內容。
看是不是量體裁衣,靈活運用。
我們知道,教學有法,但無定法,貴在得法。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,它總是因內容,因學生,因幼兒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。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,靈活運用。
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。
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,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,也會令人生厭。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。所以我們評課,既看老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,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,同時還要看幼兒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化上,下一番功夫,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,常教常新,富有藝術性。關注隨機的生成。
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。
評析幼兒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,還要看改革與創新,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干幼兒教師的課。既要看常規,更要看改革和創新。要看活動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,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,要看幼兒主體性的發揮,要看新的教學理念,要看獨特的教學風格和幼兒教師的人格魅力等。
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。
(5)評師幼關系
看能否充分確立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。
看能否努力創設寬松、民主的教學氛圍,幼兒教師與幼兒的融入。(如:有的師幼關系非常融洽,有的幼兒教師則高高在上,特別是小班教學活動,更需要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這樣的親近感。)
(6)評幼兒教師教學基本功
看教態:據心理學研究表明:人的表達靠55%的面部表情+38%的聲音+7%的言詞。幼兒教師活動中的教態應該是明朗、快活、富有感染力。儀表端莊,舉止從容,態度熱情,熱愛幼兒,師生情感融洽。
看語言: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。首先,要準確清楚,說普通話,精確簡煉,生動形象,提問有啟發性。其次,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,快慢適度,抑揚頓挫,富于變化。
看操作:看幼兒教師運用教具,多媒體操作熟練程度。
(7)評教學特色(整個活動的亮點體現在哪里)。
總之,評價一節課,應從兩個方面來看:既看幼兒教師是否善于引導。是否創設良好教學環境,是否組織幼兒開展活動,是否留有靜思的空問和時間,而不是看幼兒教師講得怎么樣。看幼兒是否積極主動。看幼兒是否積極參與,參與面有多大,是否主動探究、合作交流,是否敢于質疑,提出有價值問題,關鍵還要看幼兒學得怎么樣,得到多少,得到些什么,掌握了哪些學習方法。
聽課評課是一項重要的常規教研活動。經常開展聽課評課活動,有利于對教學問題準確診斷、正確決策,有利于激勵幼兒教師優化教學藝術,促進幼兒教師間相互學習、切磋技藝、交流經驗,提高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,使幼兒的發展真正落到實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