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對孩子來說,入小學是一次嚴峻的考驗。因為幼兒園里以游戲為主要活動,入學后就要以學習為主要內容,新的環境、新的生活、新的老師和伙伴都需要孩子去熟悉和適應。
孩子能否順利度過這個重要轉折期,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入學前的準備。
準備1 作息習慣
[實例]:丫丫現在每天早晨是這樣安排的:7:30醒來,然后在被窩里享受溫暖的母女時光。8:00才會懶懶散散地穿衣起床,而后慢吞吞地洗漱、早餐、大便。然后才心滿意足地出門,到幼兒園一般都9點了。
馬上要上小學了,8點到校的話,最晚也要7點鐘起床,看來“懶丫頭”丫丫的生活習慣要調整一下了。
面對這樣的孩子,該如何讓她適應緊張的學校生活呢?
貼心建議:
由于作息不適應,導致孩子厭學的現象屢見不鮮。所以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與小學的步調一致是非常必要的。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,需要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。6歲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,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改變,但一定要循序漸進。
★ 每天提早15分鐘起床。這看上去很緩慢,可是卻非常有效。第一天7:45起床,堅持三天后提前到7:30起床。如此循序漸進,很快就能提前到7:00起床。很簡單的方法,不動聲色地改變著孩子的起床時間。
★ 每天提早15分鐘入睡。隨著起床時間的改變,入睡時間也要相應進行調整,每天提前15分鐘,保證孩子睡眠總量不變。
★ 設個“時間提醒器”。可以利用家里的電視或者收音機的固定節目時間作為時間提醒器,固定節目的時間都是固定的,而且每一段節目基本上保持在15分鐘左右,中間會插播廣告或天氣預報。當某個節目開始播放時要起床,某個節目開始播放時必須吃早飯……這樣的提醒比家中的鬧鐘更有效果。最后將電視或者收音機設置一個關機時間,那個時間就是離家時間。
特別提醒:千萬不要將電視節目調整到兒童頻道,否則孩子光顧著看電視而忘記自己要做的事情,會更耽誤時間。如果使用電視,最好使用“單獨聽”功能,這樣孩子的注意力會更集中。
準備2 學習習慣
[實例]:阿福是個快樂的男孩,每天從幼兒園出來后,都會在回家的路上或者是小區的各種游樂設施處,玩得不亦樂乎。回家后就是看電視、吃飯、洗澡、睡覺。
孩子馬上要上學了,還沒有“寫作業”的概念,阿福媽媽好著急。
貼心建議:
寫作業的習慣或者說是學習習慣,確實需要從小培養,臨開學了才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,已經有些晚了。不過晚開始總比不開始強。
★“每天一個故事”是培養學習習慣的好方法。每天利用飯前或飯后的時間,和孩子一起坐在桌前講一個故事,就可以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。
從“一個故事”逐漸過渡到“一幅畫”,然后是“一行字”或者“十道算術題”。從媽媽陪伴逐漸過渡到自主完成,從被動過渡到主動。學習習慣也就養成了。
特別提醒:開始的時候,一定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,更不要把學習知識當作主要目的。要明確如此安排的目的,只是培養孩子按時坐在書桌前的習慣,而不是利用這個時間學會一個生字,或者是學會幾道算術題。習慣的養成,如果以“自己喜愛的事情”為前提,就會事半功倍。
準備3:注意力訓練
[實例] 小雪在上學前班,她總是注意力不集中。老師講課的的時候東張西望;寫作業邊玩邊寫,一篇生字要寫好幾個小時。馬上要上學了,媽媽真是發愁。
貼心建議:
很多孩子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,這不單純是學習積極性的問題,也不僅僅是學習習慣的問題,而是包括身體、心理在內的綜合癥狀的反應。要想解決這個問題,首先要從表面現象下找到真正的原因,對“癥”施治,才能徹底解決問題。
★ 排除身體原因。身體是基礎,有的孩子體內缺乏某種微量元素,導致其無法專心。這就需要注意飲食,根據專業醫師的建議,合理補充礦物質和微量元素。
★ 調整作息。有的孩子是因為睡眠不足或者饑餓導致注意力難以集中。如果發現孩子在上午上課或者晚上寫作業的時候注意力難以集中,午休后精神狀態良好,就要考慮可能是作息時間不合適導致注意力不集中。家長就要找到合適孩子的作息時間,養足精神面對每天的學習生活。
★ 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。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由于學習的“準備能力”不夠,這種能力分為:感覺—動作能力、聽覺能力、視覺能力等。感覺—動作能力是智慧發展的基礎,這種能力發展不足可能導致活動過度,容易分心;聽覺能力不足就不能持續聽講;視覺能力不足就會出現抄寫、計算、閱讀困難。
針對學習“準備能力”不足的情況,日常應多進行運動方面的訓練,如拍球、打球、跳繩、翻滾等運動可促進感覺—動作能力的發展。進行聽、說、讀、寫的練習,逐漸養成善于傾聽、閱讀、表達的習慣。在培養過程中,要多鼓勵,少打擊。
準備4 知識儲備
[實例] 妞妞媽媽這段時間非常焦心,妞妞馬上要上學了,可還不認識幾個字,也不怎么會做算術題,至于寫字就更不行了。這樣的狀況能順利入學嗎?上學后,能跟上學校的進度嗎?
貼心建議:
不少家長都擔心自己孩子的知識儲備不足,難以應對小學的學習。其實這樣的顧慮是完全沒有必要的。與掌握的知識量相比,好的學習習慣對適應小學學習更有用。
現在很多孩子參加課外輔導班,很多幼兒園和學前班都將小學教育當作自己的任務來完成,其實這不是科學的方法。如果孩子在入學之時就掌握了小學的知識,反而很有可能會影響入學后的學習積極性。如此一來,原本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也會因此而改變。比如說上課認真聽講,孩子有可能因為知識陳舊而注意力不集中。同時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好,每次考試都能得到高分甚至滿分,家長和老師容易忽視潛在的學習習慣問題。等到儲備知識消耗殆盡之時,再發現這個問題,為時已晚。
由此看來,知識的儲備并非越多越好,而是需要恰到好處。那么,到底孩子需要掌握多少知識才算恰到好處呢?
★恰到好處做儲備。只要孩子能書寫自己的名字,會寫阿拉伯數字、中文數學以及簡單的詞匯,會做10以內的算術題和簡單應用題等,就足夠了。這樣既不會因為毫無準備而驚慌失措,也不會因為“海量儲備”而覺得索然無味。
準備5 物質準備
[實例]:大寶要上學了,可把大寶媽忙壞了。又是書包,又是文具盒,又是各種各樣的新潮文具,大寶的學習用品可謂琳瑯滿目。可到開學的那天,老師卻將大寶的書包當成反面教材點名批評了,并且“勒令”大寶更換。為什么呢?
貼心建議:
小學生的書包和文具,都只要最簡單的就行,千萬不要給孩子準備那些功能多樣的新潮文具。因為使用花樣文具,孩子容易上課走神、開小差、注意力不集中,光顧著玩文具了。
必備的學習用品:
書包:書包是每個學生必備的,特別是剛上小學的孩子,要給他準備一個合適的雙肩式書包,大小應該跟孩子的身高以及教室抽屜大小相配,不要過大,也不要過小。要求質料要輕、肩帶要寬闊,并備有腰帶,最好是背部軟墊有坑紋的那種,有利于散熱,不會令小朋友"汗流浹背"。
鉛筆盒:建議給孩子買功能最簡單、色彩不鮮艷的鉛筆盒或鉛筆袋。功能多、樣式花哨像玩具一樣的不宜購買。
鉛筆:小學生以使用鉛筆為主,推薦選用普通規范、筆芯軟硬適度、濃淡合適的HB型木質鉛筆,不要選擇形狀不規則或造型特異的鉛筆,以便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。對于一年級小學生,要準備5~6支削好的鉛筆,而且每天小朋友回家后,家長幫孩子把鉛筆削好。不要給孩子使用自動鉛筆。
橡皮:建議購買形狀規則的普通繪圖橡皮,不要購買帶香味的橡皮。香味橡皮中的化學成分對健康有害。
直尺:剛進一年級的小學生,會經常用到直尺。買一個普通的塑料直尺就可以了。盡量不要帶花紋,越樸素越好。
必備的生活用品:
餐飲用具:很多小學都為學生安排午餐,這樣就需要準備餐飲用具。如果學校備有飯盒,那么只要給孩子準備勺和筷子就夠了。如果學校沒有飯盒,還要給孩子帶上飯盒。另外要準備一個“飯盒套”,最好是塑料質地,省得食物殘渣流進書包,污染書籍和學習用品。餐具最好使用塑料的,不易損壞,安全性高。
水壺:開學后天氣還比較熱,建議媽媽們給孩子準備一個密封性能好的輕便型水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