配资可信股票配资门户-杠杆投资平台有哪些公司-【东方资本】,配资杠杆是什么,手机如何进行股票开户交易,十倍杠杆最多把本金亏掉吗

    
1 2 3 4 5

幼師寫好論文需要注意的問題

    一、處理好“新”與“真”的關系。
    科學研究必須具有創新性,只有不斷地提出新問題,得出新結論,教育科學才會不斷地有所發展,有所前進。但是,求“新”本身并不是目的,求“新”的目的是在于求“真”。因此,在論文撰寫中,處理好求“新”與求“真”的關系是首先應予以注意和重視的問題。
    1、“真”首先是指論文的立論、結論等應該符合或接近教育的客觀事實,否則,不管結論如何新奇,也只是空中樓閣,對教育事業的發展,一無好處。在中外教育史上,不少教育家提出的觀點,固然以“新”見稱,但更重要地是在于它“真”。而那些只“新”不“真”的學說、觀點、方法,最終經不起教育實踐的檢驗,即便盛行一時,也終于消歇。文化大革命時期在教育領域中出現的許多事實,都足以證明這一點。
    2、“真”又是指論文研究的結果應該有助于加深和發展對教育規律的認識。教育科學研究的目的在于認識、探索教育發展的規律,以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。前人的許多研究結果不一定完全符合教育的客觀規律,更不一定徹底揭示了規律。因此,在教育科研中就會產生與舊說不同的新觀點。只要作者以求“真”為目的,而不是以求“新”而自炫,那么,即使這些新的研究結果一時不被人們所接受,甚至被斥之為“奇談怪論”也無妨。只要作者以求“真”為目的,而所得到的“新”結論又符合教育客觀規律,則總會被人們所承認、接受。
    3、“新”只是“真”的形式,而且不是唯一的形式。因此符合教育客觀事實和發展規律的結論,即使是舊一點,仍然有頑強的生命力。傳統教育思想中的許多精華之處,正是如此。
    總之,在論文撰寫中,既要注意求“新”,通過艱苦的實踐與研究,提出新觀點,新思想;又要注意求“真”,必須使新的發現符合教育規律。否則,新奇有余,嚴肅不足,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毫無助益。
    二、注意論文的精度。
    一篇好的論文,除了“高度”、“廣度”、“深度”之外,還應該有“精度”。正如一臺復雜的機器一樣,如果整體結構的精密度不夠,就會影響正常運轉,失掉應有均效力。
    1、論點的精度。即論點要縝密精確,無懈可擊。
    2、材料的精度。即資料的搜集要齊,而資料的運用要精。不僅對所搜集到的資料要去偽存真。去粗取精;而且對正確的資料,也要在剪裁、提煉和融會貫通上下功夫。不作分析、凡是材料,拈來就用的做法,必然會影響論文的精確度。
    3、論證的精度。對論點的闡發,要由遠而近,由淺入深,環環扣緊,充分發揮邏輯論證的威力。在材料充足的情況下,盡量讓材料本身說話,同時也要有作者的推理。兩者比例恰到好處。如果材料太少,推理跨度太大,則會影響文章的精度。
    三、注意統計圖表的正確使用。
    統計圖表具有明確簡單、形象直觀的特點,是用來表達數據的最佳形式。因此,各種體例的教育科研論文,都經常使用統計圖表。那么,如何正確使用統計圖表呢?
    1、在一篇論文中使用的統計圖表不宜過多。數據只是為研究者展開分析論證提供的依據,不能代替文字表述。如果在一篇論文中過多使用統計圖表,數據成堆,就會沖淡、削弱論文的學術性,而混同于一般工作中的統計報表。
    2、一張統計圖表中反映的內容不宜過多。使用統計圖表是為了能更清晰直觀地提供研究對象的某些數量變化,如果在一張統計圖表中堆積了過多的數據,就難以起到這一作用。如一張圓形統計圖中如果列入十幾個、二十幾個項目,反而會使人難以分辨、比較。因此,當一張統計圖表中內容過多時,可以分解成幾張統計圖表。
    3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。各種不同的統計圖表,有不同的特點與功能,因此,應根據論述的需要,選擇最能反映作者論證意向的圖表形式。如一篇預測某地小學生1995—2000年入學人數變化的論文,對這6年中每年的小學生入學人數可以用統計表表示,也可以用條形比較圖表示,還可以用曲線統計圖來表示。而論文是要預測研究入學人數變化發展的趨勢,因此最合適的就是曲線圖,因它能非常形象直觀地表明6年中小學生入學人數的動態變化,使人看了一目了然。
    四、注意寫作狀態的及時調整
    在論文撰寫過程中,由于研究者的寫作水平、個性不同,或者資料準備程度的不同等,會出現寫作的不順利,這時,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寫作狀態。
    1、一般說來,寫作時應按事先擬訂好的提綱順序進行,但有時由于種種原因。如資料不夠,或發現新問題等,會中途卡殼,寫不下去。這時也可以先寫下一部分、回過頭來再寫上一部分。但這樣寫成的論文,務必在完成之后,認真閱讀修改。以避免結構、思路的不連貫,產生邏輯上的失誤。
    2、有時,論文寫到一半時,會發現思路發生變化,而原來的提綱也確實存在著某些問題,這就應該對提綱重新考慮,根據情況,或做一些增刪,或改變部分內容的結構,有時甚至要推倒重來,擬訂新的寫作提綱。初寫論文者,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。應該說明,出現這種情況并非壞事,它說明研究者對問題有了新的認識。因此,應該毫不氣餒,重新擬訂提綱進行寫作,切忌勉力而為,硬寫下去,反而會使論文質量下降。
    3、寫作時,盡管有一份好的提綱,擁有豐富的材料,但由于環境,或者研究者個人心理、生理等因素的變化,有時文思暢通,下筆順利;有時則思路閉塞,難以落筆,這種狀況即使在經常從事論文寫作的人身上也會出現。當出現思路閉塞遲鈍時,可以檢查一下提綱和構思,如果沒有什么問題,不妨暫時擱筆做些其他事情,以消除疲勞,調整一下情緒和精神狀態,然后再重新提筆寫作,就會順利些。
    論文撰寫是一項艱苦的勞動,我們這里僅僅就論文寫作中帶有共性的一些問題做一闡述。即便是這些問題,也只有通過不斷的寫作實踐來解決,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。同時,還有必要強調,一篇論文的完成,并不意味著研究的結束。實際上,往往標志著一輪新的研究的開始,在原有的基礎上,做新的探索,新的起步,新的飛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