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案例簡述
幼兒園小班A老師,業務能力強,工作積極、熱情,經常加班加點地工作,并能主動配合園長完成幼兒園的各項工作,是幼兒園一位德才兼優的骨干老師。
有一天,A老師正值中午班,在巡視幼兒午睡時,發現一名幼兒佳佳正在玩一些黑色的小藥丸,A老師立即向幼兒詢問:“佳佳,帶藥為什么不告訴老師?是給你吃的嗎?誰給你帶的?”在老師的再三詢問下,佳佳終于說出藥是奶奶給的。A老師教育孩子不能自己拿藥玩,把佳佳的藥收了起來。等佳佳的奶奶來接佳佳時,A老師如實向家長反映了情況,佳佳的奶奶卻一口否認了為佳佳帶藥的事,老師情急之下埋怨家長給孩子帶藥不向老師說明,而且還不承認,一旦發生危險責任誰負。第二天,A老師又發現了上述情況,A老師生氣了,認為家長很不負責任,不理解老師的工作,一邊批評孩子一邊把藥從佳佳的手中取出,收了起來。等家長接孩子時,佳佳告訴奶奶,A老師打她的手,不喜歡她。佳佳的奶奶很疼愛孩子,就去質問A老師為什么打孩子,A老師否認打孩子,沒再做過多地解釋,轉身走了。家長見狀,認為A老師打了孩子還不承認,就開始破口大罵A老師,面對那么多的家長,A老師忍無可忍,就與佳佳的奶奶爭吵了起來。
第二天,佳佳的奶奶直接找到了園長,說A老師打孩子,出言不遜,要求幼兒園對此事進行處理。園長馬上向A老師了解事情的前后經過。原來老師從孩子手中取藥時,順便拍了拍孩子手掌中的藥渣,孩子見老師生氣了,又拍拍她的手,就認為老師在打她。
園長聽了A老師的說明,首先肯定了A老師的工作是認真負責的,并誠懇地告誡她,作為一名老師,雖然工作繁忙,但不能顧此失彼,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,更不能忽視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。A老師聽了園長的一席話,委屈的情緒慢慢消失,表示愿意按照幼兒園制定的規章制度扣發當月效益工資,并向家長當面道歉。當天,園長將佳佳的奶奶和A老師請到辦公室,交流了自己的想法,希望雙方一切為孩子,遇事要耐心,要換位思考。并向佳佳的奶奶講了幼兒園關于幼兒用藥方面的安全規定:家長給孩子帶藥服用,應交給老師,由老師保管,并做好記錄,按時給幼兒服用,嚴禁幼兒自己帶藥,以免發生意外的危險。最終,佳佳的奶奶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,說出佳佳的藥是肚臍貼,早上送幼兒園時忘了摘下來,也忘了向老師交待。
通過交流,家長和老師之間互相為昨天的事道歉,一場誤會終于消除了。
為防止類似事情的發生,同時,作為領導,還要嚴格執行幼兒園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。依據幼兒園獎懲制度的有關規定,A老師與家長爭吵,要扣發當月效益工資。園務會上,有的老師對扣發A老師效益工資提出不同意見,并紛紛為A老師說情,她們認為,A老師與家長爭吵是擔心孩子安全所導致的,再加上是家長先開口罵人。不管怎么說,A老師也是幼兒園的骨干,園長應該給A老師留一點面子,不扣或少扣效益工資也在情理之中……園長沉思著,繼續傾聽大家的議論等大家都充分發表完意見后,便組織到會的園務委員會成員重溫了幼兒園獎懲制度。
通過討論,大家明確了制度制定和執行的目的、意義。這時,園長指出,如果找一個理由,A老師就可以順理成章不扣發效益工資,那我園執行工作制度將是一種怎樣的局面呢?如果因為A老師是幼兒園的骨干,為了情面就可以妥協,那我們如何面對全園教職員工?通過再一次深入學習、討論,到會人員提高了認識水平,統一了思想,原來持不同意見的老師都改變了看法,A老師也愉快地接受了扣發效益工資的處理,并主動在全體教師會議上做了深刻的檢討。A老師的檢討剛結束,會場上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。教職工對園長嚴格執行制度十分滿意,對A老師勇于承認錯誤表示欽佩。
案例評析:
制定規章制度是科學管理幼兒園的重要保證。幼兒園的獎懲制度是全體教職工參與制定的,是民主管理的產物,應該是全園教職工行為的準則。要使制度具有實際意義,真正成為有效的管理手段,就要高度重視制度的執行。案例中,園長對A老師的處罰,體現了園長執行制度的一貫性、一致性原則。園長沒有因A老師是幼兒園的骨干,為情面而妥協,也沒有因為A老師是經常加班加點工作而搞特殊化。園長不講情面,“一碗水端平”,避免了執行制度過程中因人而異引起的不必要紛爭,進一步強化了幼兒園領導以身作則、帶頭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的意識,也給全體教職工做出了表率,促使他們自覺遵守幼兒園的各項規章制度。
園長對A老師扣發效益工資前后的處理,不是自己說了算,“草草收兵”,而是充分思考,細致做工作。通過與A老師談心,肯定她的才干和工作熱情。同時向她指出執行制度發生偏差會造成的不良影響和后果,并對她提出真摯的期望,做到以情感人,以理服人。通過與持不同意見的教師共同學習、討論,大家共同達到更高的認識境界。
通過該事件,老師們深深的認識到:很多時候,家園之間產生問題,是因為彼此之間不好意思說或者是憋著一股勁沒把問題說開,結果矛盾越積越多,最終弄得見面尷尬、互相厭煩。其實一些無關緊要的矛盾,只要教師稍做疏導,及時與家長溝通,就會柳暗花明,消除誤會,化干戈為玉帛。只有這樣,才能向家長展現自己的細心與責任心,自己才能更好的走進家長,自己的工作才會得到家長的理解、支持和尊重。